“以前垃圾都是‘一包扔’,现在小区里有了垃圾分类‘时尚小屋’,大家都习惯进行垃圾分类,小区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。”家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软件园社区的李女士说道。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,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主动担当、先行先试,建立了“政府主导、社区推动、市场运作、物业协同、公众参与”的“五位一体”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机制,让生活垃圾不再“一包扔”。
生活垃圾分拣中心
东城街道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,实行专班专人推进,将垃圾分类作为街道“竞赛比武”活动的重要内容,不仅打造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,还建成启用生活垃圾分拣中心,配齐生产设备和专业运输车辆,对各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点进行了合并、改造,确定了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固定回收点,选址建设了大件、园林、装修垃圾暂存点,确保不同垃圾“各归其所”。在居民小区建设可回收物收集小屋59个、垃圾分类亭200余个,改造垃圾投放点600余处。
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亭
垃圾分类体现基层治理水平。东城街道发挥社区党委核心引领作用,汇聚整合各方力量,已在30个城市社区、1个商贸园区、1个农村社区全面启动。开展培训80余次,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、家用分类垃圾桶1万余个,安装宣传设施3000余个,有效提升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。依托“党员联户、网格连心”工作机制,在职党员、“双报到”党员以身作则,争当垃圾分类带头人。
东城街道成立国有企业——东营市东睿开发建设有限公司,全流程市场化运营垃圾分类工作。与面向社会外聘第三方企业运营相比,每年可节省财政投资约600万元。东睿公司与60余家物业公司、5所学校签订了可回收物回收协议,兼并规范城区废品收购网点23个。
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站
明确物业公司为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主体,将垃圾分类纳入“红色物业”活动菜单,制定考核奖补政策,保洁员兼职桶边督导员、宣传员,也是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收集员。实现分类投放、应收尽收,保证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,从而实现垃圾分类和物业服务双提升。
实行垃圾分类,重在调度各方参与。社区志愿者、网格员、督导员、金水大妈共同参与,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,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、参与率,引导居民准确投放,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“新鲜劲”“兴奋劲”转化为持久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。
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性的“生活革命”,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,需要久久为功,任重而道远。下一步,东城街道将继续聚焦重点、精准施策、大胆创新,全面打造叫得响、拿得出、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“东城模式”。(“学习强国”东营学习平台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