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|
网络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。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年龄很低,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9.2%。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是好事,但是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,令很多家长和老师很无奈。
2019年我国发布的《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》,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、游戏时间和游戏消费额度,起到了一定作用,但是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的习气并不能完全得到解决。未成年人用本人信息注册的账号可以管起来,如果冒用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呢?
技术不是万能的。如果未成年人玩游戏已经上瘾,即使已经设置了游戏时长、游戏时间和消费额度,也很难阻挡住他们上网玩游戏的迫切心情,他们会极力找漏洞、钻空子,想尽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。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,仅依靠网络平台是不够的。
解决未成年人“游戏防沉迷”是道综合题,不仅需要平台进行控制,还需要家庭、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发力,解决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心理问题,提高网络素养,帮助他们从网络游戏中解脱出来。
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自我教育,“游戏防沉迷”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未成年人自身。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,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,是由于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理解,在学校里学习上出现了困难、与同学产生了矛盾,心里很苦闷,感到无助、孤独,找不到排解的途径,只好躲进网络空间,暂时逃离现实生活。
家庭要对孩子多陪伴,多理解,学校要对孩子多关爱,多教育,让孩子有安全感。不仅要关心孩子学习,也要关心孩子心理成长,孩子遇到问题,愿意找家长和老师交流。培养孩子学会与人交往,学会解决问题,排解压力。
家庭和学校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教育,提高网络素养。孩子使用网络,不能简单制止,也不能放任不管。家长和学校要相互配合,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、自我管理能力。开设网络教育方面的课程,让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,适度游戏,从游戏中享受快乐而不是被游戏所奴役。如果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,要分析原因,帮助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。
“游戏防沉迷”,最终要落实到未成年人的行动上,但是不能单纯依赖未成年人自己解决,不能粗暴制止,也不能把希望过多地放在防沉迷系统上,它是一个综合工程,需要家长和学校参与,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,构建和完善未成年人网络教育体系,让未成年人学会使用网络、善用网络,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(扈美荣)
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