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东营第三期•行走的乡土文化-凯发网娱乐

大王“枣木杠子乱弹”

“枣木杠子乱弹”是流行于古乐安大西村﹙今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大西村﹚一带的一种民间曲艺,也称“枣木杠子洋琴调”,又称“小调”或“杂八调”等。该洋琴调因演唱者手持枣木做的梆子边击边唱,又夹杂有各种乐器共同参与伴奏,所以俗称“枣木杠子乱弹”。“枣木杠子乱弹”大约产生于明清之交,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,其唱词、曲调经历代口耳相传流传至今。据史料记载,山东的曲艺演艺业在明代已形成规模,俗曲、小令及各种演唱段子几乎传遍全省各地,话词类的大鼓书也在鲁中、鲁北、胶东等地盛行。

齐笔

在中国传统文化的“文房四宝”制作工艺中,山东的“齐笔鲁砚”享誉国内外。齐笔与浙江的湖笔、安徽的宣笔、河北的衡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。齐笔的传统制作工艺发源于今东营市广饶县西营乡一带,该地区距齐国古都临淄仅数十里之遥,素有“齐笔之乡”的美誉。齐笔的最早制作可追溯到战国末期,据传与秦国名将蒙恬有一定的渊源关系。但齐笔与蒙恬到底有何关系,现无确且史料可考。大概是因为蒙恬是传说中的“笔祖”的原因吧,齐笔的传人中至今还流传着蒙恬在齐地始创狼毫毛笔,并把制笔技艺留在齐地的故事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。弥漫着民族艺术芳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辈留给后人的艺术精华,是中华文化发展的见证,身为东营人要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和使命感、责任感,不要遗忘和漠视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。

东营文明网

(浏览本网凯发娱乐登录主页,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*768)

东营的土,东营的地,东营的娃娃有骨气!东营的田,东营的水,东营的姑娘个个美!东营的酒,东营的菜,东营的小伙都很帅!东营的房,东营的路,东营的娃娃个个酷!东营的花,东营的草,东营的日子会更好!东营的蒜,东营的姜,东营的生活奔小康!东营的粮,东营的米,东营的生活真美丽!

东营,一座"富得流油、红的发紫、美得不像话"的年轻城市,这里有富饶的胜利油田、还有美丽的黄河湿地,更有独一无二的黄河美食。淳朴的民风、敦厚的乡情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......城市的要素一个都不能缺少。总而言之,东营,一座拥有气质和内涵的文明城市。

敬请关注化东营第四期•玉盘珍馐 带你走进吃货天堂

一座城市的记忆,除了乡土文化和风土人情之外,最难忘的当属这座城市的美食。对于吃货来说,东营是一座正在迅速崛起的美食目的地,不来东营,怎能称自己品过地道美味?请跟随我们的脚步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逛吃逛吃旅行……